尋找「豪宅設計」、「豪宅裝潢」、「高端裝潢」,想知道真正住起來舒適、又能展現品味的豪宅長什麼樣子,本篇會用一間位於新北新店山區、約 62 坪的森林系豪宅,帶你從格局、採光、材質,一路看到生活方式的改變。
原始屋況是長方形全毛胚屋,室內約 50 坪、含梯廳與露台共 62 坪,三面落地窗大採光,視野能一路望向層層山景,甚至遠眺台北 101。設計團隊把這個條件,轉化為一個「離塵不離城的森林豪宅」,讓一家四口的閱讀與生活,在光影之間慢慢展開。
本豪宅設計重點
1.以「陽光走廊」作為公私領域分界,動線一氣呵成,客餐廳、多功能書房、臥室依序展開,兼顧隱私與開闊視野。
2.藉由三面落地窗與植栽、回憶牆,把山景與家人的生活軌跡一起納入視線,真正做到「景觀是家的一部分」,是許多豪宅設計文章都強調的核心。
3.公領域以書牆+不鏽鋼中島+太陽意象主題牆,取代傳統「大理石加水晶燈」的豪宅想像,呈現低調卻分明的高端質感。
4.全室優先選用綠建材、科技皮板、海島型超耐磨地板,搭配全熱交換器,兼顧豪宅裝潢的細節與長期居住的健康與永續。
5.透過滑門、多功能室與開放式更衣室等配置,讓豪宅不只是好看,而是能隨著一家四口的生活型態,保有彈性與成長空間。
豪宅設計背景:森林景觀+三面採光的毛胚屋條件
這是一間一層一戶、位於新店山區的高端住宅,原始狀態是全毛胚屋,格局狹長,卻擁有難得的三面落地窗與大露台。從窗邊望出去,是層層堆疊的山林樹海,抬頭則能看見遠方的台北 101——對多數豪宅設計來說,如此得天獨厚的「自然背景」,透過設計將其展開。
屋主的一家四口,都有固定閱讀習慣,也時常需要在家工作、開會,因此在一開始就提出幾個關鍵需求:
設計團隊接手時,屋主甚至已整理好舊家櫃體、收納量與衣物數量的簡報,這讓豪宅格局與收納配置從一開始就非常貼近真實生活,而不是只為拍照而設計。
豪宅設計三大關鍵:格局、採光與材質,如何轉化成「住得久」的高端裝潢?
豪宅設計會把重點放在空間格局、建材質感與光線控制這三大面向,本案也將這三個元素的高度整合。
1. 公私分區:用「陽光走廊」做核心動線
這間豪宅的靈魂,是一條靠窗而行的陽光走廊。設置在鄰戶側、緊貼著長形採光面,讓走廊不再只是連接空間的通道,而是一條會被家人停留、互動、布置的「生活廊道」。
動線從玄關進入,依序是:
透過這樣的公司領域有明確界線,一方面讓客人進門就能感受到大器開闊的豪宅公領域,一方面也讓臥室遠離公共區域,保有真正的隱私與安全感,這也是許多高端裝潢案例必備的規劃邏輯。
2. 採光與景觀:把森林與城市天際線一起納入設計
三面落地窗就是一種「天生的奢侈」。設計端做的,就是放大格局優勢,最大程度保留窗外綠景與眺望的台北101。
對屋主來說,回家後不必「刻意放鬆」,坐在餐桌、倚在走廊臥榻、或在主浴洗手台前抬頭,都能看到山景與天空,這種高端感其實更接近「生活層次被拉高」,而不是單純堆砌昂貴建材。
3. 材質與健康:低調的高級感,搭配綠建材與全熱交換
這沒有誇張的金箔、鏡面或大量石材,而是以木紋、金屬、不鏽鋼與手工特殊漆,做出層次豐富、但不顯浮誇的豪宅氣質。
這樣的豪宅裝潢做法,不走一次看就「哇」的浮誇路線,而是越住越有感:光線、材質觸感、空氣品質都在日常細節裡,慢慢說服你這是間值得待很久的房子。
豪宅裝潢空間拆解:從玄關到主臥,豪宅設計生活路徑
玄關:一層一戶的靜謐開場
走出電梯,先感受到的是一層一戶的靜謐。推開玄關門,右側是洗衣間與鞋櫃、開放式衣帽櫃,透過一道格柵門片與迎賓區做出柔和界定;左側則以展示端景台搭配收納櫃,承接日常進出的大小物件。
牆面保留建商原有的大理石,再與灰鏡、木格柵、鍍鈦吊衣桿交錯拼接,進門的第一眼,就建立起這間豪宅的基調:不堆疊豪華材質,看得出講究。
中島餐廚:不鏽鋼中島與輕食茶水區,讓家像一間私宅咖啡館
玄關後第一個遇到的,是以中島為主角的餐廚空間。屋主在設計前就先決定好不鏽鋼中島與茶水櫃,因此整個空間的色彩與建材,是順著這兩件主角家具延伸:
這種配置讓豪宅的日常使用非常清晰:日常簡單料理與社交,在光線充足的中島區;大量油煙則收納在後方廚房,不互相干擾。
多功能書房:「太陽意象」主題牆與整面書牆
緊鄰餐廳的是一個兼具書房、客房與休憩的多功能空間。此區設計亮點,是以不同深淺木紋拼接的線板造型牆,藉由放射狀線條與燈帶,具象化屋主一開始提到的「光與太陽」意象。天花板以木皮包覆,讓整個空間擁有獨立、稍微包覆的氛圍,與開放餐廳形成明顯情緒差異。
對面是高達 2.7 公尺的書牆,搭配圖書館式拉梯,讓屋主多年珍藏的書籍不再被迫割捨,甚至還預留「讓書繼續長大的空間」。
入口加上霧面玻璃拉門,平時敞開作為共享空間,需要時關上,就能立刻變身為隱私度足夠的客房,是豪宅設計中常見、但本案運用得特別細緻的一種彈性配置。
陽光走廊:植栽牆與回憶牆,讓走廊變成生活展覽
藉由陽光走廊區分出公領域與私領域。
木質立面上設計進光口,並刻意與臥室入口、衛浴入口錯開,保留採光的同時,也顧及隱私,引入戶外綠意與室內光源,走在廊道中,會感覺光影在身邊流動,表現出細膩的豪宅設計。
客廳:框景電視牆與隱藏滑門,收放之間都優雅
走廊最尾端、貼近露台的位置,是整個豪宅的客廳。電視牆延續陽光走廊的設計語彙,刻意將電視安置在結構柱前,弱化柱體存在感,同時在電視後方形成一幅被框起的景致,讓「看電視」這件事,與看風景一樣自然。
沙發旁一整面錯落的木格柵,其實是一道滑門,需要獨立空間時,可以將門片推至走廊開口,讓客廳成為半封閉視聽室;平時則維持開放,保留光線與空氣的流動。格柵門旁特別安排了一座精巧的茶水櫃,提升日常生活動線。沙發背牆採用深淺不一的手工漆,呈現輕微斑駁的藝術性質感。
主臥與更衣室/主浴:雙開門儀式感與雙洗手台的行政套房
沙發後方,是一對以鍍鈦門框與染綠實木打造的雙開門,推開時有一種進入私人套房的儀式感,也是女屋主長久以來的夢想。
重視睡眠的屋主,期望主臥刻意維持簡潔:
更衣室與主浴相連,以U型開放式規劃,預留大量的衣物吊掛空間,並規劃上方擺放精品盒空間,最大化收納,下方採無底設計,將大型物件已推入方式擺放,滿足屋主大量的收納需求。值得一提的是,雙洗手台與雙鏡面刻意拉到窗邊,讓早晨洗漱時抬頭就是山景與天空,心情自然打開,再開始一天的忙碌。
隔間採用陶粒牆取代一般輕隔間,提升隔音品質,讓成員作息不同也不互相打擾,真正符合高端裝潢對「靜謐」的要求。
子女房:保留個性與未來變化的空間
女兒房以長短不一、深淺交錯的木板,堆疊出有層次的床頭造型,呼應全屋對異材質拼接的偏好。訂製床座搭配智能燈帶,能隨心情調整色溫與顏色,床尾整面的黑玻衣櫃滿足收納需求。
喜好音樂的兒子房則走深色爵士風路線,床頭以簡潔灰色牆面為主色調,床尾電視牆與一座內凹的仿鏽黑展示櫃,預留了吊掛 Bass 的位置,金屬與木紋在這裡重新交織,延續屋主對材質混搭的喜好。
豪宅設計不只是裝潢完就結束:住進去之後,生活真的變了什麼?
搬進這間新家後,屋主最大的感受不是「裝潢很漂亮」,而是週末不再刻意往外跑。
以前,假日會特地到咖啡廳讀書、工作;現在,家中的每一個角落——從中島吧檯、書房臥榻、陽光走廊、客廳到露台——都可以成為暫時停下來的基地。一家人更願意在家待著,看書、聊天、發呆,各自做事又互相陪伴。
從設計過程到成品落地,屋主最有感的是設計團隊對需求的理解與「超譯」:透過陽光走廊、書牆、太陽意象主題牆等設計,把想像推得更完整、更適合這個場域——這或許就是許多豪宅設計品牌強調的,「不是制服裝潢,而是和業主一起寫一個新的生活版本」。
FAQ:豪宅設計常見問題
Q1:多少坪數適合做「豪宅設計」?一定要夠大嗎?
「豪宅」更像是質感與生活方式的定義,而不是只有坪數門檻。大坪數空間比較容易展現完整的公私分區、收納機能與大尺度景觀,但即使是 40–60 坪,只要格局、材質與光線安排得宜,也能達到高端裝潢的效果。
Q2.豪宅裝潢的設計重點是什麼?
以本案與市場上表現好的豪宅設計文章來看,關鍵大多會落在:
1.格局動線:公私領域清楚分區,動線自然流暢。
2.採光景觀:窗外風景是本案得天獨厚的優點,透過設計化為成為室內的一部分。
3.材質工藝:選用穩定、質地好的材料與收邊細節。
4.照明氛圍:利用間接照明、燈帶與局部重點光,形塑層次。
Q3. 高端裝潢通常需要多少預算?
預算會依坪數、屋況(毛胚/老屋)、設計深度與選用建材而大幅不同。一般來說,中高端設計的設計費市落在 每坪 12–50 萬元 的寬廣區間。裝潢工程加上家電、軟裝、智能家居,總預算落在數百萬到千萬區間都常見。
Q4. 豪宅設計一定要用很多大理石、金色線條才算高級嗎?
近幾年的高端住宅趨勢,反而更常見木質、礦物漆、金屬與玻璃的混搭,搭配低彩度的空間色調與簡潔線條,再利用燈光與細節收邊帶出高級感。石材依然重要,但不再是唯一主角,像本案就以木皮、科技皮板、特殊漆與金屬為主,呈現的是「寧靜、耐住」的奢華。
Q5. 我想要進行豪宅設計,應該先準備什麼?
在找設計師前,建議可以先整理:
家中成員的生活習慣與作息(誰常在家、誰早睡晚睡)。
目前住家有哪些收納不夠、動線不順的地方。
各空間「必備功能」與「想要但可妥協的功能」。
參考照片或喜歡的材質、色調。
Q6. 我預算有限,但希望維持豪宅級質感,有沒有建議?
有,關鍵在於「錢要花在刀口上」:
先把預算集中在 客廳、餐廚、主臥與衛浴 這幾個日常使用最高的空間。
建材選擇「視覺面高級、隱藏面實用」:例如重點牆面用石材,其餘配合質感油漆或較平實材質。
利用燈光設計與軟裝(家具、窗簾、地毯、畫作)拉高整體氛圍。
預算壓縮時,先減少範圍,不要犧牲品質,會比整間房子都做「半套」更有豪宅感。